早期的打薄技巧,分成发根、发中和发尾打薄,型大致上不会改变很大。但是到了现在,大部分的打薄技巧都开始有了变形,加上顾客开
始被灌输要追求「可以抓」、「可以飞」的发型,外围轮廓线便被大量的破坏。
可惜的是,我看到许多年轻设计师,以这类打薄技术作为最快上手的努力目标,因为他们看到同行都是以这类技术,迅速的累积年轻客户,
获取较高的业绩,加上造型产品厂商的推波助澜,往往一个没有基本轮廓线要求的发型,透过产品一抓,也立刻成为一个好造型。真的是这样吗?
我常遇到身边的人,剪了所谓前卫新潮的发型,一遇到水就像是被狗啃到一样,失去头发应有的线条。让我想起八○年代超级流行的
吹风技巧,可以把任何一种没有设计过的浏海变成当下最流行的造型,但出了理发院通常很难重现。
这不是顾客要的。不能重制的美感、模糊化的发线边缘,甚至是凭运气的造型,只是华而不实的手法。这样的设计师不能累积下他成功
的原因,也不能建立出属於他自己的剪发结构,等到锋头一过去,通常什麽也没下来,更惨的是,当你的同业都在进步时,下一阶段你
只能重头累积起,当然,也可以选择继续用华而不实的手法,骗消费者的钱。
我不是一味的否定打薄,更不是排斥使用打薄技巧的设计师,只是应该使用得更恰当,不要拿来做万灵丹。应该多深入发片,了解打薄
真正的效果和应用范围。
比如说,内层次打薄,它的原理是将发片拉起,做内层渐层次或层次的打薄。好处是可以降低外围轮廓线被破坏的程度,不会一下子大
量削减发型轮廓,但同样也可以达到调节发量这一个最基本的效果,但是就是比较需要耐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