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岁从庄河农村独闯大连,18岁“玩”起美发,28岁自主创业。在美发圈里打拼了17年,潘树东还曾经为了提高技术,做过自己边开美发店、边到其他店里打工学艺的“雷人”事。现在,潘树东开在社区里的精品美发店总是老客、新客不断,通过客人间的口口相传,最多曾创下一个客人带来三四十个客人的纪录。潘树东认为,做美发,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,而客人的口碑则是打不碎的“金饭碗”。误打误撞“玩”着做起了美发1992年创业成功的案例,刚刚初中毕业的潘树东只身从庄河前往大连,在大连书法协会拜师学习书法及美术。那个时候经济条件并不好的潘树东只是租了一间小偏厦,在学习的同时自己又做了些零碎的小买卖。由于房间太小,每次写完毛笔字没地方晾,潘树东都只能将其夹在窗外的晒衣绳上。一天,一家电视台的记者经过潘树东的住处,发现了一间偏厦外晾的毛笔字,便想看看在偏厦里写字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由此认识了这位“偏厦”里的书法家。在这位记者的帮助下,潘树东做起了五香豆腐皮的小生意。由于当时大连市做此生意的只有两家,所以潘树东的生意非常红火。但一年后,由于身体不适,潘树东只得停业休息。没事做也不行啊,一个做美发的亲戚跟他说,要不就去学学美发吧。于是,潘树东就买了份报纸,按照报纸上美发学院的招生电话,打了过去。巧了,接电话的正是潘树东的一个朋友。就这样,潘树东误打误撞地免费学起了美发。潘树东回忆说,“我当时学美发其实就是去玩了,觉得很有意思,那个时候好多学员学了好长时间都不敢给别人剪头发,我学了两三天就拿着推子去给男模剃头发了”。每天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美发,是潘树东那时最大的收获。从美发学院毕业以后,潘树东跟其他人一样最先做起了学徒。做学徒的时候,潘树东很是用心。1995年的时候,女士盘头很流行,潘树东不肯闷在店里,要么“请”一位朋友去技术比较高的店做头发,他在一边偷着学,要么一有时间就到大连当时最繁华的天津街附近,看来来往往的时髦女士的发型,以此寻找灵感。有一次,潘树东在去往青泥洼桥的公交车上发现了一位女士的发型特别漂亮,虽是盘发却很自然。于是潘树东就从车头一直盯到车尾,那位女士下车,他也下车,就是想弄明白人家那头发怎么盘得那么好看。直到那位女士又上了另外一辆公交车,潘树东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地跟着人家那么久。虽然潘树东最终也没能搞清楚那款盘发到底是怎么盘的,但是他却从中得到了盘发不用喷发胶的启发。事后,潘树东就总是琢磨,为什么别人可以盘出这么漂亮的头发,而自己却不可以。于是,潘树东决定去广州进修,这样便可以在马上就要到来的1996年的春节期间多赚些钱。潘树东带着一肚子盘发技巧从广州回来了。他把所学的技术和自己的美术功底融合进了实际的操作中,再结合顾客的脸型、身材、脖长、肩宽等因素,给每一位顾客盘出最适合她们的发型。那年春节,潘树东所在的美发店生意特别火。自己开店边当老板边偷艺潘树东盘头盘出了名气,也盘出了资本。在1997年到1999年间,潘树东挣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,他完成了一个心愿,把父母从庄河接到大连。说起当时的感受,潘树东说,就是觉得一个农村小孩,能在大连买套房子,挺“展扬”。2003年,潘树东干了一件更“展扬”的事,那就是自己开了一家美发店。可最初的新鲜感和兴奋很快就没了,潘树东发现,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真正做起来之后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,才发觉比想象中要难得多。当一个老板,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让店赚钱,怎么能打出店的知名度。“一个美发店的名气靠什么?还得靠技术。”潘树东意识到这一点,就打上背包,于2003年到了当时中国最好的美发学院学习。“在大连,我还觉得自己的手艺挺不错。”潘树东说,到了上海,才发现自己的手艺有多差,他在那里几乎是从头学起。